多措并举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代化

来源: 编辑: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强基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管理是固本之基

如今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不管是环境上还是设备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是支撑学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显性标准,是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硬件条件,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的现代化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之需,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基。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的定位、布局和要求,科学洞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趋势,统筹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国有资产的跨越式提升和精细化管理,建设现代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以高质量的国有资产保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现代化的国有资产更好地助力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代化应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数字化转型、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国际化合作和社会参与监督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有资产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的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生动实践答好“强国建设、资产可为”的时代答卷。

以现代化的理念措施高效服务教育发展需要

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进程,努力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相匹配、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支撑保障体系和监督管理新模式。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准确识辨国际化发展趋势,深刻把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立足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培养优秀人才,以现代化的理念和体系,最大限度盘活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国有资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助力教育从大国到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数智化转型。数字化转换、智能化提升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在信息化浪潮下,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和数智化转型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流创新方向。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通过智能化调控,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教育现代化。

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是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核心理念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强调的是资源的精细化调配和合理高效使用。针对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庞大、分散管理的现状,要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创新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完善资产监管制度,通过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集约化管理、共建共享的模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场化运营市场化运营有利于激发和释放国有资产的活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创新服务保障新业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要素,对部分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将部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给社会企业,或与社会企业、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国际化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合作也是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经验,提高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助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开创国有资产对外开放新格局。

社会参与和监督人民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引入社会参与和监督是依法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管理和监督等权利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校要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支持与保障。

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大对高校国有资产现代化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保障资金稳定来源,通过提供专项低息贷款或税收优惠等政策,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换代、数字化建设以及人才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校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制度创新与完善。学习借鉴国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理念和方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指导高校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国有资产现代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表,确保国有资产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相一致,与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相促进。在统筹好保障和服务、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各方监管职责,既保障资产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又能管控好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滥用风险。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支持和激励高校师生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人才培养、知识共享、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教育、科技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资源整合与开放合作。探索构建教育资源深度融合、高水平开放的协同合作新机制,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共享实验室、图书馆、数据中心、测试中心等,便捷师生高效利用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开放合作,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福建农林大学 苏开敏)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