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会计改革新突破:制度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编辑:

吉林财经大学 刘书妤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引下,吉林省以会计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准则衔接、技术赋能和人才培育三重路径,探索出一条会计治理现代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协同发展的新路径。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省内企业财务数字化覆盖率突破65%,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率提升至42%,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准则衔接:构建东北特色会计标准体系

收入确认准则本土化实践

吉林省财政厅联合吉林财经大学发布《企业收入确认操作指引》,针对农业订单分期收款、装备制造长周期合同等东北特色业务,细化“五步法”准则应用场景。一汽集团试点新收入准则后,合同负债核算准确率提升28%,有效解决“收入跨期错配”难题。

绿色会计制度先行先试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通化钢铁集团率先将碳排放权、生态修复成本纳入会计计量体系,开发“环境成本三维模型”,实现吨钢碳排放下降1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整性位列全国制造业前十。

专家观点

中国会计学会理事王立华教授指出:“吉林的准则创新体现了‘准则刚性’与‘经济柔性’的平衡,为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了会计解决方案。”

二、技术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攻坚

财务共享中心提质扩面

吉林化纤集团建成东北首个“智能会计工厂”,通过RPA机器人处理90%核算业务,月均处理单据量超50万笔,差错率降至0.15%。延边州试点中小微企业“会计云服务包”,代账成本降低40%。

区块链破解供应链金融困局

长春新区搭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实现应收账款确权、信用评级全流程上链。2023年上半年,平台累计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融资85亿元,账期平均缩短45天。

三、人才筑基:打造“业财融合”新梯队

学科交叉培养体系

吉林大学新增“智能会计”微专业,开设《大数据审计》《工业互联网会计》等课程,年输送复合型人才800余人。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增设“数字化转型”专项,50名骨干赴杭州阿里云总部实训。

产教协同创新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与用友网络共建“管理会计实验室”,研发“智能预算系统”在吉林敖东药业应用后,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5%,获评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四、政策护航:构建会计生态圈

吉林省财政厅出台《会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三大攻坚方向:

准则实施:2024年前实现上市公司新金融工具准则全覆盖

技术应用: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财务机器人研发

环境优化:对ESG信息披露A级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

数据来源

吉林省财政厅《2023年会计改革白皮书》

国家会计学院《东北地区会计数字化转型评估报告》

(正文完)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