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区政协校地产创融合委员工作室组织长江师院、重庆工贸学院的专家教授团队,深入荔枝街道方坪村重庆市梓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题调研与技术对接,为合作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教授团队和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详细了解利用低温恒温技术提取药食同源的桑叶、葛根、银杏叶等食材精华液,科学配比添加生产桑叶面、葛根面、银杏面等特色产品生产线,以及桑葚酒的发酵场地和酒窖,深入了解其生产流程和工艺。
合作社负责人提出明确需求:希望联合高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持续提供技术支撑。急需引入生物酶发酵技术以提升产品质量,急需开发基于桑叶、葛根、银杏叶提取物的新型产品,急需升级桑叶面、桑葚酒包装设计,急需营销策划及市场推广打开产品销路。
针对合作社提出的需求清单,专家教授和委员们现场“把脉开方”。长江师范学院智慧果蔬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高晓旭教授建议,面条作为大众食品,应深挖绿色食品属性,突出桑叶蛋白含量等健康元素,做精特色,提炼独特卖点,找准技术投入与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对于桑葚酒开发,重庆工贸学院教授、国家二级红酒酿酒师品酒师罗合春建议,可专注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通过复配其他水果风味,开发低度、时尚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果酒。注重保留桑葚中珍贵的花青素含量,打造一款针对特定健康人群、“会说话”的特色酒品。政协委员联系的界别群众、电子商务专家黄燕在产品营销策略和包装设计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政协委员傅以仑建议整合全区有规模的桑叶桑葚基地把企业做大做强。政协委员杜银泉就融资渠道提出了具体路径。
区政协资环委邹琴科长对本次活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她鼓励企业抓住机遇,主动加强与专家教授的合作,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校地产创融合委员工作室牵头人陈春名委员总结发言:一是坚定发展信心,小微企业只要做好特、专、精三篇文章,一样大有可为。二是找准发展方向,不能四面出击,要做减法,在一“品”上深耕。三是全面提档升级,从企业形象、管理、人才、技术各个方面去改善提升。四是做精特色产品,不管是做桑叶面,还是做桑葚酒,要通过技术加持,把产品做好,突出功效,以最好的产品去打动消费者。五是拓宽营销渠道,除传统营销渠道外,应通过与高校和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把直播带货、抖音、小红书等线上营销手段加上去。六是善于借助外力,人才、技术、管理、融资,一切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外力都可为我所用,比如通过技术入股、销售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壮大企业。
本次校企对接活动特别接地气,方向是乡村振兴,对象是小微企业,机制是利益联结,不但为高校服务方坪村的专业合作社搭建了金桥,也为校地产创融合委员工作室委员们履职拓展了更广阔的服务空间。(杜银泉、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