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寻迹流坑”青春逐光实践团奔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及湖坪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生态保护等注入了青春力量。
一、村史馆里感受历史底蕴
实践团首站来到流坑村史馆,这座集历史陈列、文化展示、教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成员们通过图文与实物了解流坑村自五代南唐建村以来的历史变迁,感受“七横一纵”棋盘式布局中的风水智慧。“董氏大宗祠”等代表建筑的营造技艺令人赞叹。非遗展示区的傩舞面具、传统农具等民俗器物,再现了耕读传家的生活场景。
二、非遗传承中领略文化魅力
流坑村作为千年古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技艺,实践团成员们也在此次实践中深入学习了竹制工艺品和蛋雕技艺。竹制工艺品是流坑村非遗技艺的“活化石”,融入多种元素的同时保留古朴风格。蛋雕技艺与明清民俗紧密相连,如今已列入非遗名录。流坑村以文化为桥连接过去与现在,其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为乡村文化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生态保护中践行责任担当
流坑村有“中国第一古樟林”之称,树龄超千年的古樟树众多,“状元樟”“夫妻樟”等是标志性景观。实践团成员们驻足观赏,记录古樟形态特征。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积极参与乌江生态保护:沿乌江两岸捡拾垃圾,向村民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讲解防溺水知识;通过清理河道垃圾、发放手册、讲解案例向村民普及保护母亲河、守护千年古树的重要性,在行动中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四、劳动实践里助力乡村发展
实践团还前往乐安县湖坪村开展“乡野劳动实践”主题三下乡活动。湖坪村地处乐安县腹地,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传统农耕文明发达,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成员们抵达后迅速融入乡村生产节奏,跟着老农学习农耕技巧、掌握农活技能,并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成员们希望用双手触摸土地温度,展现青年担当,实现劳动实践从“体力参与”向“价值赋能”升级。
五、直播活动中推广乡村文化
为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方式,助力传统村落“破圈”,实践团部分成员来到流坑古村景区直播间开展直播实践活动。直播中,成员们化身“流坑文化推荐官”,将流坑村的古建筑之美、非遗之韵推向网络,直播间弹幕不断,反响良好。成员们认识到直播要把建筑的“魂”、文化的“根”传给观众,让千年流坑在数字时代绽放光芒。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让成员们在实践中成长,彰显了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智慧与担当,更为乡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领域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增添青春力量。未来,“寻迹流坑”青春逐光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姿深耕乡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传递温暖,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张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