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宿州学院管理学院“运河骑行教育关爱团”走进泗县虹乡社区,正式启动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五育赋能,童心运河”为主题,为“五彩假日”托管班的孩子们量身打造了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用青春力量为基层教育注入新活力。
活动首日,关爱团成员通过防溺水安全教育拉开序幕。结合真实案例与互动问答,孩子们在生动讲解中掌握自救技能,安全意识显著提升。随后,大运河非遗文化课堂以故事讲述形式展开,成员们化身文化使者,带领孩子们追溯运河历史,解读非遗技艺的时代价值。当全体参与者庄严宣读“大运河小卫士宣言”时,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在活动室回响,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萌芽。
智育环节中,团队创新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展示运河船闸模型讲解物理原理,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孩子们手持自制望远镜观察运河生态,在实践探索中激发求知欲,现场不断响起“原来物理这么有趣!”的惊喜感叹。体育赋能以传统投壶游戏为载体,孩子们在瞄准、投掷、欢呼中既
锻炼了协调性,又深刻体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美育课堂则呈现双重惊喜:大运河主题绘画中,孩子们用斑斓色彩描绘心中运河图景;非遗漆扇制作环节,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碰撞,每一把扇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劳动教育聚焦“变废为宝”,孩子们利用塑料瓶、彩纸等材料创作手工艺品。当看到废弃物品在自己手中变成精美装饰时,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劳动能让世界更美丽!”这种直观的体验式学习,让责任意识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升。
实践期间,团队还深入泗县博物馆、隋唐运河园、运河人家、古鞋博物馆等地开展调研。在隋唐运河园,成员们通过考古遗址与实物展示,系统梳理大运河泗县段的历史脉络;古鞋博物馆内,千余件鞋履文物见证运河商贸的繁荣景象。这些实地考察不仅深化了团队对运河文化的认知,更为课程设计提供了鲜活素材。
在支教活动现场始终洋溢着高涨热情,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孩子们每天早早就来等待,结束时还依依不舍追问明天的内容。”这种真挚的反馈印证了教育创新的成效。通过五育融合的实践模式,关爱团不仅丰富了儿童暑期生活,更在安全认知、文化认同、审美素养、劳动观念等方面实现多维赋能。
此次实践覆盖儿童百余人次,形成教学案例20余个。社区反馈积极,称活动“填补暑期空白,播种文化自信”。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持续开发运河文化主题课程,通过定期举办艺术展览、亲子运动会、非遗体验日等活动,让五育教育从“暑期特供”转变为“四季常青”。这场跨越校园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生动注脚。当实践团成员骑行于运河畔,望着清澈的河水与两岸的绿树,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守护与精神的传承。这条流淌千年的运河,正因青春力量的注入而焕发新的生机。
文字:孙荣超 图片:程乐乐、潘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