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信闪闪(一)| 草鞋载红军足迹,手作传红色基因

来源: 编辑: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翻山越岭,与数以万计的敌军作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7月4日,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信闪闪队”走进乐安县东山村,在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红色印记与草鞋编织的非遗技艺中,展开了一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实践之旅。

大家有幸遇见一位头发斑白的古稀匠人,现场为实践队员演示这门承载岁月的手艺。老人将晒干的稻草捆扎整齐,先手持一根磨得发亮的实心木棒,一下下捶打稻草捆——这是“锤草”工序,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为了让粗糙的稻草纤维软化、细化,为后续编织打基础。

待稻草变得柔韧顺直,老人的手指灵活地捻搓草茎,将松散的稻草拧成细密草绳,又从中挑出更结实的草绳作为编织主线。准备妥当后,他熟练地将麻绳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以麻绳为骨架撑起鞋底轮廓,随后双手翻飞,将软化的稻草交错缠绕于麻绳之间,根据脚掌的弧度与宽度调整两股麻绳的间距。每完成一段编织,老人便抄起木插轻轻敲打压实,确保草鞋的每一层草料都紧密贴合、扎实耐用。这“锤、捻、编、压”四道核心工序,在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掌下如流水般自然衔接,时光流转,一双草色泛黄、轻便坚韧的草鞋在众人眼前渐次成型。

这双凝聚着匠人心血的草鞋,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革命艰苦岁月的鲜活见证。遥想长征岁月,红军战士正是脚蹬这样的草鞋,翻雪山、过草地,用磨破的脚掌踏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血色征途。草鞋,早已超越了“鞋”的实用属性,成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生动象征。

今日重温草鞋编织技艺,触摸着草绳间残留的温度,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这根根草茎里不仅编着非遗传承的匠心,更串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它提醒大家铭记历史的厚重,珍惜当下的安宁,更激励着大家将艰苦奋斗的传统融入青春血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砥砺前行。(熊志强)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