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绘史,让爱国情怀在乡村课堂扎根

来源: 编辑:

一堂特殊的美术课:历史与艺术的碰撞

在黄冈市浠水县方铺小学的教室里,湖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用板书铺展历史长卷,将1937年卢沟桥畔的枪炮声化作生动的讲述。当“七七事变”的背景与意义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美术课堂便不再是单纯的技法传授——画笔成为触摸历史的媒介,色彩化作抒发情怀的语言。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相遇,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以画读史”的独特窗口。孩子们通过画笔,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他们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一幅幅作品中,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笔尖上的铭记:童心绘出家国情怀

孩子们的画作里,藏着最真挚的历史感悟:有人以细腻线条勾勒“铭记历史”的碑文,让先烈精神在笔尖流转;有人用浓墨重彩书写“我爱祖国”,让蓬勃朝气映照着对未来的憧憬。志愿者俯身指导的身影,与孩子们专注创作的神情交织,让课堂成为情感共鸣的场域——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化作笔下的每一道痕迹,在童心深处刻下“不忘过去”的印记。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孩子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着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

分享中的成长:让和平种子生根发芽

作品展示环节,讲台成为传承信念的舞台。稚嫩的声音讲述着“记住历史,守护和平”的心声,绘有战火与鲜花的画作里,藏着乡村孩子对安宁生活的珍视。相机定格的不仅是一幅幅作品,更是一颗颗被触动的心灵——当孩子们勇敢表达对历史的敬意,爱国与担当的种子便已悄然埋下,等待在未来长成守护家国的力量。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会了表达,也在倾听中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成长,对历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红色教育扎根:让历史火炬代代相传

这堂美术课终会结束,但它留下的影响却在持续生长。志愿者们以“三下乡”为纽带,将红色教育送入乡村校园,让艺术成为历史传承的“摆渡船”。孩子们在绘画中触摸历史温度,在分享中坚定理想信念,而这份植根于课堂的家国情怀,终将化作跨越地域的力量,让“七七事变”的记忆永不褪色,让和平与担当的火炬,在年轻一代心中永远燃烧。红色教育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它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断前行。(湖北师范大学青力志愿服务队 钟涵)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