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天狮学子闯民勤,给沙漠种上"青春绿”|天津天狮学院医学院"漠境绿途”实践队赴民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努力培养“四会四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天津、甘肃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领青年学子在跨区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天津天狮学院医学院“漠境绿途”实践队于2025年7月4日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勤基地开展生态治理与乡村服务实践活动,以津甘协作情谊为纽带,助力西北生态屏障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

一、实地调研探生态,篝火联欢筑情谊

实践队抵达基地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沙漠生态实地考察工作中。作为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的青年实践团队,队员们聚焦津甘生态合作项目,对梭梭树的生长状况进行重点观测。他们详细记录梭梭树在耐寒、耐旱、抗盐碱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数据,充分发挥天津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同步开展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通过严谨的调研与分析,最终形成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跨区域生态治理调研报告。

夜幕降临,“津甘一家亲”篝火联谊活动拉开帷幕。实践队队员与甘肃治沙工作者、当地高校青年学子围聚在篝火旁,共同分享东西部协作的感人故事与宝贵经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深入交流,队员们对“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的民勤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二、生态治理显担当,医疗服务暖民心

次日一早,践队迅速投身到梭梭林养护工作中。在津甘协作治沙项目区,队员们严格遵循基地负责人的指导,规范开展树穴回填、精准灌溉等管护作业。经过不懈努力,累计完成了500余株梭梭的标准化养护任务,用实际行动为沙漠增添绿色生机。

在养护过程中,队员们专访了基地发起人仲霖,仲霖“借东西部协作东风建设生态家乡”的实践历程,生动诠释了青年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与此同时,实践队联合重庆高校学子开展了“医心向沙”公益义诊活动。在兴隆村便民服务中心,来自东部高校的医疗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提供了BMI体测、口腔检查、中医康复理疗等多样化服务,活动期间,累计接诊150余人次,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健康需求。此外,医疗团队还想老年群体赠送洗衣粉、肥皂、抽纸等日常必需品,传递了关怀和温暖。

与此同时,调研小组对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访谈,双方围绕“天津智力支援+甘肃生态实践”的长效协作机制开展深入研讨,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生态治理人才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三、画板绘就协作情,云端赋能助农兴

为更好地展现津甘协作成果,实践队还开展了“津甘协作·绿途同行”主题创作活动。队员们以画板为媒,将天津海河风光与民勤沙漠绿洲绘于同一画布,用“左手绘津门碧波,右手画漠境梭梭”的创意构图,具象化呈现东西部协作的生态纽带。其中《民勤·天狮青春标》等作品,通过撰写团队成员姓名印迹,生动诠释了“千里协作护生态”的实践内涵。这些极具意义的创作将作为津甘青年协作的珍贵信物,赠予民勤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传递东西部青年的深厚情谊。

为拓宽民勤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启动助农直播预热专场。队员们巧妙结合画板创作理念,在电商平台推介民勤蜜瓜时特别强调:“这颗蜜瓜不仅承载着甘肃沙漠的阳光,更凝结着天津科技帮扶的智慧。”试播期间,11分钟内吸引线上观众超1053人次,共销售298单,销售额达7718.20元,为7月8日正式直播奠定了用户基础。据悉,正式直播将采用“学子助播+农产品展销”的创新模式,深度融合东西部协作元素,推动“生态产品+协作品牌”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此次实践活动中,“漠境绿途”实践队充分发挥了天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甘肃生态治理与乡村发展需求,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工作。正如队员们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当画板上的海河与沙漠交汇,当直播间里的津甘方言共鸣,方知区域协作之重、青年使命之要。”

未来,天津天狮学院将着力深化“津甘校地协同”机制,支持并引导跨学院学生实践队以“生态画笔”绘就东西部协作新图景,将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建设,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书写新时代的育人答卷。

文稿来源:“漠境绿途”实践队

文字审核:杨宗坤

图片来源:“漠境绿途”实践队

图文排版:

图文校对:审核:刘晓 杨宗坤 安书江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