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物古迹,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编辑:

中华文明传承千年,中国文化五彩斑斓,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为探索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发展,来自中北大学半导体与物理学院的郑珂与队员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助力文物保护,为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为山西学子,我们在领略山西悠久历史底蕴的同时,也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山西的文物保护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中北大学的郑珂表示,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丰厚,拥有国家重要文保单位530处,名列全国各省第一,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致知于行,传承并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3D打印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并在国家重点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文物修复保护领域方面,3D打印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郑珂了解到:基于数字化理念3D打印技术,能够将文物转换成3D数字模型文件进行保存,为日后修复或重建提供数据支撑,较于传统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法的费时费力,修复精准度低而言,3D打印可以做到快速制造出高精度的文物复原模型。目前,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上主要应用于文物复制、残缺文物修复、文物碎片拼接等方面,陶器类、石像、建筑等可进行三维扫描、建模的古文物更适合利用3D打印技术修复和保护。

作为在山西省会城市求学的实践队员们,把实践地点的首站放在了山西省博物院。博物院内藏品约40万件。郑珂带领团队成员依次在以晋魂为主题的7个历史专题陈列馆和“翰墨丹青”、“方圆世界”、“土木华章”等艺术专题陈列馆内游览,领略山西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山西独特的贡献。

在实践过程中,郑珂与博物院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到山西博物院曾用3D打印技术还原的壁画《朝元图》,《朝元图》是永乐宫主殿三清殿里的一铺壁画,描绘了群仙朝谒道教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和道德天尊(太清)三位神祇的场景,整幅画共含286个人物,借助先进的3D打印技术,再现了两幅三清殿东、西两壁的壁画,壁画高4.2米、长13米。此前3D打印技术还曾用于云冈石窟第18窟佛像的复制。通过参观调研,同学们看到了3D打印技术在浮雕壁画、大型实物等文物的修复、复制、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地参观调研结束后,郑珂与队友们返回学校,决定要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助力文物保护。首先,他们根据收集到的文物尺寸,在电脑上建立出了文物模型。之后,他们采用FDM打印技术,制作出了文物的3D模型。其中,FDM打印技术是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同时三维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将材料选择性地涂敷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截面,一层成型完成后,机器工作台下降一个高度(即分层厚度)再成型下一层,直至形成整个实体造型。最后,为了使模型更逼真,郑珂与队员们不断修改模型尺寸,优化细节,终于制作出了实际模型,为文物修复贡献了青春力量。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3D打印技术的使用可以让一些不便移动的文物,参与到更多博物馆展览,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文物本身的文化意义;另外3D打印件代替或者修复复原文物原件,保护文物原件不受损伤的同时还能让参观者更细致观察文物的精细之处。

守护文物古迹,传承优秀文化。新时代大学生应敢于担当,保护好历史文物,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郑珂与同学们也将持续关注文物保护,争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古建文物的保护贡献青春力量,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