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普法助农路: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德胜村实践行收获丰

来源: 编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普法助农实践团走进河北张家口德胜村,开展以“执法律之笔绘乡,固法治之基筑安”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通过“校地共建、普法宣讲、助农服务、基层调研、红色教育”五位一体实践模式,将法学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添法治动力。

校地携手,共织基层法治网

实践团首先来到张北县司法局,在石刚局长和李君副局长的引导下,参观了社区矫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科室,详细了解司法行政系统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从社区矫正的人文关怀到普法教育的精准开展,从法律援助的民生温度到矛盾调解的智慧方法,让成员们切实体会到基层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上,局长向成员们介绍了法学专业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就业前景,鼓励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双方就“三全育人”机制展开深入交流,在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常态化普法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并签署共建协议。这为校地长期合作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搭建了平台。

法治进校园,守护少年成长路

在永义街小学,实践团成员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围绕“防止校园欺凌”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主题,通过漫画、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明确行为边界,传授应对方法。欢快的氛围中,孩子们树立了“对欺凌说不”“网络有法管”的法治意识,法治种子在心中萌芽。

普法到田间,法律知识解民忧

实践团深入德胜村,在田间地头发放法律手册和问卷,开展“零距离”普法。针对村民关心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防范电信诈骗等问题,成员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让村民听得懂、用得上。“这法律讲得接地气!”村民的认可,是对实践团专业能力的最好肯定。

直播助农忙,普法销售两不误

抖音直播间里,实践团成员变身为“助农主播”,热情介绍当地的“开口笑”非遗糕点、烟熏黑猪肉、藜麦饮品等特产,同时融入《非遗保护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识,吸引众多网友观看。这场“助农+普法”的创新实践,既为农产品搭建了线上平台,又传播了“法律护农”理念,实现了双赢。

入户话家常,法律温情暖民心

实践团成员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看望过的村民徐万家中,在农家小院里开展“入户普法”。大家和徐万夫妇一起包饺子,听他们讲述总书记的关怀和德胜村脱贫故事,字里行间满是感恩。成员们趁机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知识,让法律从条文变成守护生活的温暖力量。

研学悟初心,红色基地强信念

在野狐岭军事基地,成员们以红色历史为教材,向游客讲解《国家安全法》《烈士保护法》相关内容,让游客在重温历史中增强法治意识。这段研学不仅提升了成员们的宣讲能力,更坚定了他们扩大普法范围的决心。

此次“三下乡”活动,法学院实践团以普法助农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法学青年的担当。从校地共建到田间普法,从校园法治课堂到直播助农,每一项行动都体现着“专业为民”的初心。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也让学子们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厚植情怀。

未来,天津仁爱学院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普法形式,让更多学子用专业知识守护百姓生活,以青春力量助力法治兴邦。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