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乡约,与爱同行
喀什大学大手拉小手“石榴籽”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喀什市阿瓦提乡乌鲁格尤乐(23)村、托喀木买里斯(7)村展开,在这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镌刻下温暖的印记,成为盛夏里最动人的风景。
初见:一场游戏里的破冰与欢颜
清晨的村委会小院,朝阳刚染亮屋檐,便被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填满。国旗下的开班仪式上,志愿者的话语带着对成长的期许,孩子们仰着晒得微红的脸蛋,眼里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仪式落幕,破冰游戏"无敌风火轮"的呼喊瞬间点燃全场——在报纸糊成的巨轮下,映出孩子们开心的面庞。"呼啦圈传送"时,孩子们手拉手扭动身体,急得跺脚的模样与灵活穿梭的身影相映成趣,院子里的欢呼声盖过了蝉鸣。
艺趣:笔尖与舞步里的热爱
正式开课,村委会的礼堂变身艺术工坊。舞蹈课上,实践团成员分解着律动操动作,孩子们慢慢模仿,不协调的动作里藏着最认真的执着;音乐课上,孩子们的童声追着旋律跑,稚嫩的音符混着笑声,比任何乐章都动听。
绘画课是想象力的狂欢:在孩子们笔触勾勒的蓝天里,飘着比棉花糖还软的云。书法课上,孩子们攥着毛笔的小手微微发颤,却一笔一划地临摹着"人"字,墨痕在宣纸上晕开,像极了他们正在扎根的模样。
研学:走出乡野见天地
研学之旅,是一场眼睛与心灵的双重觉醒。喀什大学的思政基地里,老照片里的土坯房与如今的安居房形成鲜明对比,孩子们指着图片里熟悉的地名,小声惊叹家乡的变迁;国学馆的雕花木窗下,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调讲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孔子,讲四书五经,讲民族乐器……科普基地狮子、鸵鸟、鸟儿等的标本前,科学实验的演示前,此起彼伏的"哇"声里,藏着孩子们对科学最原始的向往。走进老党员麦麦提明亚克甫的家里,听着老党员的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
绽放:博物馆与舞台上的成长
喀什地区博物馆,成了穿越时空的隧道。讲解员介绍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臂讲着跨越前年的故事。随着脚步的移动,孩子们的目光跟着流转。古老文物与民俗展品,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文化的种子。
回到村委会,排练的哨声吹响。孩子们对着镜子纠正舞步,反复练唱同一首儿歌,额角的汗珠折射着专注的光。志愿者们缝补演出服、梳理小辫,忙得像团团转的陀螺。
周五的夜晚,没有聚光灯的院子里,孩子们是最亮的星。舞蹈《我的未来式》的音乐响起时,白天还记错动作的小姑娘突然找准了节奏;合唱《父亲》的尾声,领唱男孩的声音虽有些发紧,却带着破茧的勇气。展出的绘画书法作品前,村民们的赞叹声里,藏着对孩子成长的骄傲。
时光总是不动声色的往前,时光短到还没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就要说再见;它似乎又很长,长到足够让懵懂的眼神变得明亮,让怯生生的问候变成用力的拥抱。实践团成员们离开时,心里却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那些被点亮的眼睛,那些追着车挥手的小小身影,都在诉说:这场夏日的相遇,早已把爱与希望,种进了彼此的心田里。
拍摄:娄家鲁
撰稿:赵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