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区圩上桥镇:聚焦为民办实事,开门教育暖民心

来源: 编辑:

“以前看着这么大面积的地不知道种植什么,心里直犯愁;现在好了,镇里帮忙规划种植葛根,干部还带着党员来帮忙栽新苗、教技术,这日子有奔头了!”东乡区圩上桥镇葛根种植户李大叔擦着额头的汗珠,望着田间刚栽下的成片新苗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圩上桥镇党委深入开展“三下四聚焦五提升”为民办实事活动,以开门教育推动“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圩上桥镇党委坚持把“开门搞教育”贯穿始终,以“三下四聚焦五提升”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办实事的具体行动。通过“群众需求直通车”机制,镇党委班子成员带队下沉村组,收集到红薯种植户缺劳力、防溺水宣传有盲区、东岗村矛盾旧账未清等群众诉求,当即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推动问题从“诉求清单”变为“成效清单”。

田间地头送帮扶,千亩葛根添新苗

谷雨时节正是葛根新苗栽种的黄金期,镇党委了解到千亩葛根基地种植户因青壮年外出务工,面临“育苗成苗易、规模栽种难”的困境。镇党委迅速启动“干部下沉助农”行动,组织 全镇4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助农先锋队”,自带农具深入基地。从开沟、栽苗到培土,干部们跟着能手学技巧,在田间地头既当“学员”又当“帮手”。经过一下午奋战,帮助种植户完成 上万株葛根新苗栽种。“干部脚沾泥,群众心暖心,这才是真把我们的事当回事!”当种植户给大家点赞时,干部们也在亲身体验中更懂农情、更知农苦。

无职党员亮身份,防溺宣传筑防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防溺水宣传覆盖不足的问题,镇党委激活农村无职党员“三定三诺”机制,让无职党员从“无职”变“有责”。全镇 120 余名无职党员认领“防溺水宣传员”岗位,通过“三个一”行动筑牢防线:每日一次隐患排查,重点巡查村内池塘、沟渠防护设施;每周一次入户宣传,向监护人发放《防溺水告知书》,讲解监护责任;每月一次集中演练,在村委会组织孩子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东岗村农村无职党员李官印说:“以前觉得没职务帮不上忙,现在定了岗位,走村串户宣传,心里踏实!”目前已排查隐患点 15 处,整改防护栏缺失问题 8 个,发放宣传资料 800 余份,织密农村防溺水“安全网”。

旧账理清民心顺,矛盾化解促和谐

“压在心里多年的宅基地纠纷终于解决了,村里把旧账全理清,现在邻里相处更和睦了!”东岗村村民王大哥感慨道。东岗村曾因历史遗留的土地界限、集体资产分配等问题积累多笔 “矛盾旧账”,群众颇有怨言。镇党委将该村列为“矛盾纠纷化解攻坚点”,启动“开门理旧”行动:由镇包村干部牵头,组建“党员调解队”,逐户走访梳理矛盾台账;邀请老党员、老专家参与调解,用“土办法”讲清 “硬道理”;对疑难纠纷召开“村民议事会”,让群众当“裁判”,把问题摆上台面解决。经过两个月攻坚,东岗村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2 起,清理集体资产纠纷旧账 3 笔,实现“旧账清零、民心安宁”。

自“三下四聚焦五提升”为民办实事行动开展以来,圩上桥镇党委坚持“开门搞教育、实干惠民生”,推动党员干部在下沉一线中受教育、长本领,让群众在实事办理中得实惠、增认同。通过建立“诉求收集 — 任务分解 — 跟踪督办 — 成效反馈”闭环机制,已办结群众诉求 40 余件,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持续升温。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