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东乡区交通运输局将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纳入今年交通运输的工作重点,并列入东乡交通“十五五”规划,为推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奋进新征程,如何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铺就乡村振兴村民致富道。我局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践行人民至上,推动“四好农村路”造福于民。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必须坚持农村公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在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建设成果,大力推进“户户通”和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东乡区锚定“补齐短板,畅通末梢”的目标,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破解东乡农村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着力织密乡村路网,围绕“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的理念,当地重点推进虎圩乡坎头村、黎圩镇梧坊村、马圩镇李坊村、瑶圩乡锁山村等秀美乡村的进村路改造与村内道路美化:坑洼土路变成了柏油坦途,狭窄巷道拓成了双向车道,路肩旁还种上了花草绿植,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串起田园风光的风景线。如今,东乡建制村进村路通通双车道,一张“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已然成型,不仅有效解决了6万余名农村群众的出行难题,更让一条条公路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真正实现了“修一条路、兴一片业、富一方人、美一村景”的生动图景。我区拥有农村公路1475.138公里(县道14条,182.072公里:乡道30条,229.977公里;专道1条,4.522公里;村道1130条,1058.567公里)。县道三级公路1115.6公里、四级公路913.438公里;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588个、524.3公里,完成率100%。县道升级改造完成51.64公里;总投资4.23亿元,完成农村公路EPC项目51个、263.92公里,危桥改造项目28座,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1096.996公里,县道191.306公里,乡道237.344公里,村道668.346公里,截止2025年7月30日,东乡区交通运输局今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情况:按照《2025 年度全市农村公路投资额任务的通知》,省市下达我区农村公路建设2025 年目标任务0.9亿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 0.63 亿元,任务完成率70%。其中:①县道升级改造:县道三级已达99.7%,任务完成 100%;②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完成4个18.8公里:全区建制村 132个,已通双车道97个,建制村通双车道达73%,已超越全省平均水平;③危桥改造完成5座;④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 7.4 公里;⑤其它农村公路在建实施 14.31 公里。有效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完成。东乡区从2017年至今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四好农村路”先进示范县(区)荣誉称号。今年我区集中开工建设建制村双车道,瑶圩至锁山村、占圩至曾家村、黎圩至枫山村、虎形山至铁石分场慈眉的双车道农村公路等制约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产业扶贫路、资源开发路,将成为农产品出村的“加速道”,村民增收的“致富道”,为脱贫地区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好“先行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网络化水平,以主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公路路网不断拓展,做到以赶考心态凝聚创建合力,以拼搏姿态解决问题短板,以实干状态落实创建举措,为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推进。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建成智慧交通信息中心,全域推广科技治超,确保道路安全运营,不断激发农村公路发展活力。推动协调发展。全面深化东乡区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专业化、市场化,确保优良路率逐年上升,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像邓家乡花果山那样沿景观游道两厢打造各具乡土文化特色的美丽屋场,确保沿线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质,农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推动开放发展。交通、邮政、商务等部门联合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服务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推动共享发展。东乡150个建制村100%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13个乡镇全部实现通城乡公交,38万余名农村群众出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抚州市优惠政策同步接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四好农村路”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高位统筹推进发展。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了《东乡区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东乡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东乡交通十五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持续带动各级政府部门和乡镇发挥积极作用,农村公路共管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路长体系,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完善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体系。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效保障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促进多元融合,发挥“四好农村路”先导性作用。道路通,百业兴;道路畅,百业顺。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助推生态游、乡愁游等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也催生了电商等新兴物流业态的异军突起。截至目前,该区所有乡镇均建立了客货邮服务站,所有建制村均实现了快递服务覆盖,有效满足了老百姓的幸福出行和物流配送需求。便捷的交通网络也为特色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绿壳蛋鸡、山羊等特色养殖业蒸蒸日上。曾经滞销的农特产品,如今顺着公路走出大山,畅销全国,知名度与市场份额节节攀升。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农村公路,既是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更是民心相通的“幸福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农村公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需要更加注重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先导性作用。加强规划统筹。结合城乡发展、干线公路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路网结构。强化产业融合。坚持以路兴业,以路富民,以路美村,用力铺展“乡村交通+扶贫”、“乡村交通+特色产业”、“乡村交通+乡村振兴”、“乡村交通+旅游休闲”等合作模式,建设一批具有旅游产业开发性质的特色产业路,提升农村“造血功能”融合发展新画卷,“四好农村路”贯穿城乡,直抵田间,实现了通村达户,全面激活了沿线乡村的经济发展潜力,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强劲发展,成为村民的“脱贫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像邓家乡松湖村一样的东乡其他等10个省级贫困村先后告别“出行难”,如期全部脱贫摘帽奔小康;相关沿线农业生态示范园,中医药材、火龙果、葡萄、弥猴桃、无花果、沃柑、板栗、蚕桑、蓝莓、花木、槟榔芋等特色种植业快速崛起,以及绿壳蛋鸡、乌黑鸡、山羊、甲鱼、螃蟹、虾、鱼鳅等特色养殖业蓬勃兴起。截至今年7月上旬全区种植黄精、枳壳、葛根、何首乌等中医药材7.9万亩,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增长点、长效产业。“四好农村路”还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助推民宿游、生态游、乡愁游等乡村休闲游,风生水起,催生了电商等新兴物流业态的异军突起,真正实现了“建成一条公路、带兴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美丽一处村庄”的目标,把“四好农村路”主动融入到东乡农村地区的产业、环境、特色经济的大生态体系中,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多元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导性作用,达到互利共赢,为建设富裕、协调、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东乡贡献力量,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