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开放精神学习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深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开展系列深度调研活动。学子们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一)深耕传统:助力茶酒产业振兴
实践团首站深入小岗特色茶坊与酒厂。在茶坊,成员们系统观摩了从鲜叶到成品的完整加工流程,分组展开深度调研:一组访谈工作人员,了解种植、产量及销售情况;另一组面向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市场反馈。同时,成员们利用专业技能,为茶坊拍摄高清宣传素材,设计电子宣传单页,并主动向游客推介小岗茶叶的生态特色与品质优势。
图1-团队成员对小岗茶叶进行沟通了解
在酒厂,团队成员近距离学习记录了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的核心环节(拌曲、发酵、蒸馏等),聆听技术员讲解温湿度控制等要点。部分成员还参与了包装车间的辅助性劳动,亲身体验传统酿造流程。食品专业学生周明慧表示:“系统记录加工参数,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紧密联系,小岗对品质的坚守极具启发性。”
图2-团队成员对小岗酿酒进行沟通了解
(二)问道前沿:探访农产大户解锁现代农业
实践团在专业教师张倩带领下,重点走访了当地农产大户陆昌龙及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通过深度访谈,成员们系统了解了陆昌龙的创业历程、生产经营模式转型、挑战与规划,重点关注了土地流转、市场风险应对、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等议题。
图3-团队成员对农产大户陆昌龙展开深刻访谈
访谈后,张倩老师与陆昌龙就合作共建“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发挥学院在食品加工、生物技术、质量检测等领域的优势,促进实践教学、技术推广与科研合作。
图4-张倩老师就合作共建实践基地问题展开交流
在陆昌龙陪同下,成员们实地考察了产业园的连栋大棚、智慧灌溉系统、生物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设施运行情况。食品专业吴赛等同学重点调研了环境调控与品控关联、高附加值作物选育及深加工潜力,并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生物工程专业李戌同学感慨:“从传统种植到品牌化经营的转型,生动体现了科技对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推动力,这正是我们专业大有可为的领域。”
图5-团队成员在农业产业园进行参观调研
指导老师高度评价此行意义。张倩老师强调,核心是“让同学们在真实产业场景中深化专业认知,理解科技兴农内涵”,这既是生动的国情教育课,也是专业实践课,“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学农爱农、科技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小岗之行,实践团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扎实的工艺学习、市场调研、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不仅系统了解了小岗村特色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更以实际行动参与宣传推广、探讨合作,深化了对专业知识服务乡村产业的理解,强化了科技兴农的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也为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平台奠定了基础。
文/徐荣华 图/李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