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学院“芳衿”志愿服务队
7月13日上午,恩施市何功伟村的村小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正围着讲台叽叽喳喳。讲台上,湖北恩施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学生小向刚把一盘蜡笔小新图案的洗手步骤图贴好,后排就有个扎冲天辫的小姑娘举着小手喊:“老师,这画的是玩水吗?”
“是洗手哦,而且要洗七步才行。”队员小向举起自己的手做示范。作为“芳衿”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和队友这天要给村里的孩子们上一堂关于食物中毒和洗手的课。何功伟村多山,孩子们常在山间摘野果,家长们又多在外务工,队员们出发前就打定主意,得把课上得像玩游戏一样才记得牢。
讲食物中毒时,队员小韩出个竹篮,里面装着仿真的野蘑菇、发芽土豆和鲜艳的野果模型。“这个红果子看起来好看,但吃了会肚子疼。”他刚说完,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小浩就站起来:“我爷爷说山里的蘑菇不能随便采,去年隔壁村有人吃了躺了好几天。”
队员小韩顺势拿出提前打印的图片,指着其中一张说:“对,像这种颜色特别鲜艳、或者伞盖下面有肉瘤的蘑菇,大多有毒。要是不小心吃了,要赶紧告诉家里人,还要记得吃了啥、啥时候吃的。”他边说边教孩子们做“呕吐动作”的模仿游戏,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
到了七步洗手法环节,队员小向把孩子们分成四组,每组发一瓶洗手液。“第一步,掌心相对搓一搓,就像这样。”她边说边对身边的女孩小雅示范,小雅的辫子随着动作甩来甩去,手上的泡沫沾到辫梢也没在意。轮到孩子们自己练习时,小浩突然指着同桌的手喊:“你没搓手腕!老师说要搓七步呢!”两个男孩较真地互相检查,手背、指缝、指尖都搓得一丝不苟。
图为队员教授七步洗手法及食物安全
课间休息时,小雅拉着队员小向往教室外跑,指着墙角的水龙头说:“老师,我们平时洗手都在这儿,现在我知道要洗够七步了。”她拧开水龙头,踮着脚认真地按步骤搓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沾着泡沫的小手上,亮晶晶的。
下午离村时,队员们整理教具,发现少了几张野果识别图。正着急时,小雅笑着指了指黑板:“刚才小浩他们几个说要贴在家里,说给爷爷奶奶看,免得采错果子。”队员小韩往窗外看,果然见几个孩子举着图片往家跑,书包上的红领巾在山间小路上一跳一跳的。
车开上公路时,队员小向从包里翻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小浩的话:“老师,我明天要教我妹妹洗手,她总爱吃手指头。”副驾驶座上,那盘七步洗手图还摊着,最下面的空白处,不知被哪个孩子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 位:湖北恩施学院
团队名称:“芳衿”志愿服务队
文稿撰写:段筠竹
图片摄影:向雨露
团队成员:赵庭誉、马煜晗、韩文博、张鹏睿、曹丹、向雨露、朱湘婷、马嘉慧、杨智涵、段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