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县报国雄鹰:戴用章烈士的抗战航迹

来源: 编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名录中,36名英烈来自江西。其中有一名来自崇仁县的戴用章。他们用自已的血肉之躯,鹰击长空,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杀壮烈牺牲。弹指挥间,80多年已过去,崇仁县河上镇唐剩村为戴用章建立忠烈祠,永远不要忘记这位膺击长空的英雄。

戴用章在航校毕业照片

1932年,戴用章于省立南昌一中肄业。怀抱从军报国的热忱,两年后,经时任校长推荐,年仅24岁的戴用章成功进入国民政府中央航空学校招生预录名单。

根据航校规定,入学者需完成为期半年的严格军事训练。1934年冬,戴用章在陆军步兵团开始了艰苦训练。科目包括山地急行军、野外露营、枪械使用、野外生存、自救等。他与士兵们一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经常在长途跋涉后刚安顿下来,又接到紧急转移命令,立刻投入新的颠簸征程。

1935年5月,戴用章以优异成绩完成预科训练,正式成为中央航空学校学员。当时航校除杭州笕桥总校外,还在洛阳设有分校。戴用章被分配至洛阳分校,成为第六期学员。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力量薄弱。飞机型号繁杂,多为军阀混战时期从西方购入,性能低下、操控性差、速度慢、稳定性不佳。国民政府名义上有600多架飞机,实际能升空作战的不足300架,与日本空军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航校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既道出了中国空军的艰难处境,也是每一位学员的庄严誓言。航校为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力求培养精兵,规定飞行班学员若学习不合格,或退役或转地勤机械专业。戴用章与同学们在此为实现誓言而孜孜求学,刻苦训练。

当时国民政府向意大利购买了一批飞机,洛阳分校的教官多为意大利人,采用意式空军培训方式。尽管戴用章非常反感意大利教官在授课中不断宣扬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思想,他仍以坚韧毅力完成了分校学业。1936年初冬,完成洛阳学业后,戴用章本以为能驾机翱翔蓝天,奔赴抗战前线履行誓言,航校却决定洛阳分校学员需前往杭州笕桥航校再进行为期半年的提高训练。直至1937年5月,戴用章才正式从航校毕业。

毕业后,戴用章被分配到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任飞行员。该大队隶属于空军侦察司令部,主要装备以侦察为主的轻型轰炸机。大队原驻扬州,“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前后,五中队改驻苏州。1937年8月14日,中日空军在杭州湾上空爆发激烈空战。年轻的中国空军凭借落后装备和飞行员高涨的斗志,以少胜多,取得了六比零的辉煌战绩(史称“八一四空战”),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戴用章在痛击侵略者表现突出,在空战中击落二架日军战斗机,被提升为第五中队长。为应对日军频繁的夜间空袭,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于8月21日下令组建夜袭派遣支队,飞机和飞行员均抽调自第六大队,以乔司、笕桥为基地。8月底,第四、第五中队全部投入夜间袭击任务。

夜袭风险极高。飞行员每次起飞都面临三重生死考验:一是可能遭遇敌机攻击,轻型轰炸机速度、火力远逊于战斗机,自保艰难;二是敌方阵地密集的高射火力,极易造成机毁人亡;三是因机场常遭袭而实施的夜间灯火管制,黑暗中的起降条件本身就如鬼门关,第十一中队的许箕炳便在起飞时误触棚厂不幸牺牲。

尽管如此,每一次接到任务,戴用章都毫无犹豫,紧握操纵杆,驾驶道格拉斯轰炸机刺破沉沉夜幕,扑向敌阵。到达目标区域后,他和战友们将炸弹精准投向敌人的兵舰、兵营、机场、码头、指挥部等重要目标,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37年9月上旬,第五中队转场至河南周家口。9月15日,根据空军作战命令,第五中队需转场至安徽芜湖,为后续战斗做准备。9月30日,在河南省境内与日军空战中,不幸被日军击中,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

烈士牺牲后,国民政府向其家属颁发4000元慰问金,并在其家乡江西省崇仁县南埠山建立忠烈祠。几年后,家属及后人在其老家也另建忠烈祠以示纪念。戴用章烈士最终安葬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陵园,墓碑序号为B18。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于2024年清明期间公布首批中国籍航空抗战烈士名录,戴用章烈士位列第82位。

戴用章烈士牺牲已八十余载,但他为民族存亡毅然赴死的决心,投身淞沪抗战的英勇历程,正是中国人民“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悲壮决心的真实写照。他的生命,已化作不朽的音符,永远飘扬在云霄之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华建人、康湘明)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