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推普,语润陇原振兴——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润陇原”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纪实

来源: 编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体现“以学促行、以行践策”的高校担当。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润陇原”推广普通话实践团于暑期深入甘肃天水汪川镇,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双轮驱动,通过政府部门专题培训、校园趣味教学、居民精准帮扶及直播助农等多元形式,开展了为期十余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谱写新时代青年公益服务新篇章。

走进政府:规范用语强效能,共筑政务新形象

实践团首站抵达汪川镇政府部门,针对公务人员日常公文写作、会议发言、群众沟通等场景,开展“精准化”普通话提升培训。团队成员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结合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设计声母辨析、轻声变调等专项课程,并通过推普会议、模拟政务接待等场景,指导干部进行情景演练。后与镇政府主任交谈进行了数据调研并与村书记进行交谈,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率,并提出想要成立大学生普通话服务站的方案,交流进行线上培训的可行性。

走进校园:童心共诵经典韵,文化传承启新程

在汪川中心小学,实践团打造“沉浸式”推普课堂。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通过“诗词飞花令”“红色故事我来讲”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团队成员带领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响彻校园;在趣味游戏环节,团队成员组织开展沙画游戏和石膏娃娃的绘画,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普通话表达技巧。此外,实践团为学校捐赠了数余册普通话学习书籍及文化读物,并建立“线上辅导群”,持续为学生提供长期学习支持。

走进民间:银龄课堂传暖意,语言服务零距离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实践团队历时3天分成三个小组,采访当地3364名常住人口,总计2164名中老年人,1200名青少年,形成调查问卷多少3282份。针对调查报告中老年人普通话使用薄弱的现状,实践团开展“一对一”上门教学服务。成员们手持自制的图文教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日常用语,从“早上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到就医、乘车等实用对话,耐心细致地示范发音。在汪川镇的居民区,81岁的张奶奶在团队成员指导下,成功用普通话拨通了远在外地女儿的电话,激动地说:“学会普通话,感觉和外面的世界更近了!”活动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开口难”问题,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代际沟通的桥梁。

走进云端:直播带货助农兴,青春力量显担当

实践团携手“天水在线”抖音平台,开展“陇原好物·青春代言”直播助农活动。成员们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精心策划直播脚本,通过生动的产品讲解、优惠互动等形式,推介天水地方特色农产品。直播过程中,团队成员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热情专业的表现,吸引超1万人次观看,接近4万点赞量。“没想到大学生能把家乡特产讲得这么好!”当地农户王大哥难掩喜悦,“直播打开了新销路,我们更有干劲了!”此次活动不仅为农产品销售注入新活力,更以语言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语言为桥梁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契合“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战略”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要求。

深探文脉:触摸历史印记,传承文化薪火

“语润陇原”实践团走进天水成纪博物馆、南郭寺与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开启文化探索之旅。在成纪博物馆,成员们透过文物追溯天水古文明;踏入南郭寺,于千年古刹中感受禅意与建筑美学;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珍贵史料展现先辈爱国情怀。成员们通过实地研学、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以青年视角记录、传播,传承文化基因,让陇原文化焕发新活力 。

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润陇原”实践团此次三下乡活动,将语言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并得到了当地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与表扬。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锤炼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团队青年们将继续以党、团精神为指引,把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奋进力量,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挺膺担当,以所学谱写青春的壮丽华章!

图文来源:徐梓航、张雅楠、贾云淇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