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风,吹过乡间的小径,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讲之旅。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奔赴基层,把理论 “大道理” 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 “家常话” 。
围坐论道,学思悟践
在会议室里,志愿者与村民围坐,手中的资料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他们用接地气的案例,讲乡村振兴里的产业发展,谈生态保护怎样让家园更美,把新思想融入生活日常 。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理论不再遥远,成了能点亮生活的 “指明灯”,大家越聊越热乎,眼神里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露天课堂,共话发展
暮色初临,村委公开栏前的空地化作露天课堂。志愿者站在简易 “讲台”,借着投影,把新思想里的民生温度、发展蓝图,一点点讲给村民听。坐在小凳上的老乡们,听得认真,偶尔插话提问,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聊到家乡致富路,夜色里的交流,满是对幸福生活的探寻 。
青春同行,志愿传声
山间小路上,志愿者的红马甲格外鲜亮。他们走访、交流,把新思想的 “种子” 播撒。这一路,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的奔赴 ——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传递信仰,让 “大思政课” 扎根基层土壤 。
携手奋进,共赴新程
活动尾声,大家在 “资环学院” 石碑前合影,手中的旗帜猎猎作响。这一趟 “三下乡”,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是青年与乡土的对话。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志愿之名,让新思想如夏日繁花,开遍乡间,照亮更多人奔赴美好生活的路 !
撰稿:葛馨,彭美雪,杨丽云,朱建平
摄影:何心意,袁苇,张杰,李基任,刘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