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深耕汉文职场,专业多元应用

来源: 编辑: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问题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25年暑期,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的“文途寻履”调研队走进各地文化单位、教育机构及校友工作场所,开展了主题为“探寻常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就业现状”的暑期调研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与不同届别、不同职业领域的校友深入访谈,全面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校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期待。

对话教师

教师职业的校友张雪钰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师岗位的应用、职业成长挑战与能力培养建议。她认为从学生到教师,最大困难是从自我管理到管理学生,需快速调整身份、转变心态,才能让课堂与教学被认可;职业发展路径围绕教师常规成长,计划带完一届学生、评职称与教学荣誉;认为教师需扎实文学知识、强语言组织与课堂管理及教案编撰技能。她建议建议想当教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大三考教资,精力许可时兼考历史、政治等学科教资,重视教学设计,打磨板书、阅读等基本功,提前看心理学书籍备考;备考教资、编制时,可回归书本,搜索教师招聘、编制类教材学习 。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张雪钰

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

访谈中,余绮云回溯职业起点:专科时受公派俄罗斯任教老师启发,对海外中文教学心生向往;进入常州大学后,经国际交流处讲座了解外派项目,大四报名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谈及专业助力,她强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其语音、语法知识,精准对接国际中文教学中语音纠正、语法讲解等重难点,为教学筑牢知识根基。

校友余绮云

公职备考

王梦琦与赵景两位学姐,结合自身考公经历,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提供诸多实用建议。考公准备上,王梦琦建议尽早规划,大二开启备考积累,收集行测、申论知识,筛选优质课程,面试选本地机构适配考情,同时做好时间与心态管理;在专业技能提升上,她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公,写实类技能更实用,公文写作价值突出,时评写作课程助于提升新闻稿撰写能力。赵景建议想考公的学生,可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语言文字敏感度高的先天优势,借助实用写作课程掌握公文处理与书写,提升考公竞争力;工作后档案学、秘书学、公文写作等专业知识技能常用,要注重系统学习积累;身份转变中,需经历从学生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心态调整,规范言行、自我约束、转变思维,同时做好基层工作实际与想象有差异的认知调整,合理进行时间管理,应对基层繁杂工作。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王梦琦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赵景

校友赵景工作照

基层服务

投身基层项目的校友均结合自身基层服务经历,分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基层的应用场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价值及相关锻炼建议。从事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的校友刘炜舜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投身基层服务的意义显著,体现在文字把控、政策解读与文学思维应用等方面;投身西部计划的校友赵淼围绕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感知与理解力等专业核心优势,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潜在价值进行了细致分析;担任乡村志愿服务志愿者的校友颜敏表示,在读学生可通过关注文化宣传、新媒体应用、文创等领域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刘炜舜

校友赵淼工作照

企业履职

任职企业的校友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求职经验、挑战应对、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校友虞佳燕强调,在读学生需在大学期间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并要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的沟通力与感受力,学会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校友杨柳青谈及职业发展所需素养时,认为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指出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提升需求传达能力是关键,而核心不仅在于掌握常规通用技能,更在于拥有求新求变的心态;校友尚文林表示,大学时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可从学好专业知识、考取相关证书、提升综合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为进入国企做好相关准备。

校友虞佳燕工作照

校友杨柳青工作照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尚文林

image.png

校友尚文林工作照

教培任职

校友钟育凯细致分享了该领域工作所需核心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优势。他建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学习中要使自身具备独特技能,求职时要勇于尝试并总结经验教训,既要坚持又要不忘初心;提升个人能力时还需培养团队思维,学会倾听他人声音。

image.png

团队成员访谈校友钟育凯

image.png

校友钟育凯工作照

研界耕耘

考研校友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围绕备考事宜、技能培养、职业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阐述。校友朱梓源谈及读研与就业的关联,认为读研时所学习的理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深化自我认知及明确职业方向有一定作用;校友姜雨晴表示,读研带来的最大职业优势是提高专业深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便于把握核心角度,进而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活动;校友祁石刚表示读研能帮助拓宽思维角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就非学术技能培养方面,他建议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注重身心健康,并通过实习实践接触目标职业。

校友朱梓源

校友祁石刚

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还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向多位考研校友了解其考研方向选择及原因、备考经历、读研感受、求职情况等,并收集到相关备考及发展建议。结果显示,100%的考研校友认为读研后具备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提升的优势;超50%的考研校友认为读研方向对求职帮助大。

实践总结

通过此次访谈实践,团队成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情况、应用优势及从业素养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中,团队成员既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也由此受到激励,将在未来勇于实践探索、拓宽自身边界,为自身发展筑牢根基。

实践心得

暑期采访学姐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学姐结合自身经历,剖析了当下就业市场的竞争态势:热门岗位门槛提高,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她的建议尤为实用:在校时要夯实专业基础,多参与实习积累经验,同时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软技能。这次对话打破了我对职场的模糊认知,让我明白就业不仅靠学历,更需提前规划与能力沉淀。未来我会调整学习重心,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汉语244刘思颖

暑期访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长学姐,让我对专业就业与发展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他们提到,本专业就业并非局限于传统岗位,新媒体运营、企业文化宣传等新兴方向同样需求旺盛。在能力培养上,除了深耕读写功底,还要主动学习数据分析、短视频制作等跨界技能。在就业方面,学长学姐强调通过实习积累职场经验的重要性。这些真诚建议驱散了我的迷茫,也让我明白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于其适配性与可塑性,未来需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

——汉语241周妍

参加采访校友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已读研的学长聊起科研选题的困惑,说“从感兴趣的小问题切入,比盯着大方向更易入手”;工作的学姐则提醒“实习时多观察行业需求,提前补技能缺口”。他们的经历让我明白,无论考研还是工作,核心是明确目标后扎实行动,这比空想未来更有意义,也让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道路更有底气。

——汉语244孙榕蔓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