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进乡村 健康守护零距离——豫北医学院赴郑州市经开区螺蛭湖村医疗科普实践纪实

来源: 编辑:

盛夏七月,蝉鸣阵阵,郑州市经开区螺蛭湖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却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大娘,您试试这个力度,按压时手臂要垂直于胸口……”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青年正围着村民示范心肺复苏,他们就是豫北医学院羲和书院“健康中原行”实践队。6月18日至25日,6名药学专业学生在此开展急救与药物知识普及活动,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能。

“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海姆立克’,今天终于摸到‘救命模型’了!”村民李大哥抱着3岁的儿子,兴奋地向周围人展示刚学到的急救动作。实践队在村委广场搭起“移动课堂”,通过仿真模拟人、互动问答、情景剧等形式,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解除、中暑急救等技能拆解成“一看就会”的口诀。“按压深度5-6厘米”“人工呼吸要捏鼻抬颌”,队员们手把手纠正姿势,当天就有46名村民完成实操考核,获得“急救小卫士”证书。
 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多、慢性病用药不规范的情况,队员们把“用药安全课”搬到了葡萄架下。他们提前收集村民常用药盒,发现降压药“硝苯地平”与柚子同服可能引发低血压、抗生素“阿莫西林”有人过敏仍重复使用等问题。药学院2024级学生陈家梁用方言编起顺口溜:“柚子降压又降脂,遇上地平血压跌;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阿莫西林皮试不能漏。”朗朗上口的提醒让73岁的张奶奶笑出了眼泪:“这孩子说哩怪得劲!我回家就把药箱翻翻!”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走访17户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在脱贫户刘大爷家,他们发现老人将过期的硝酸甘油放在窗台暴晒,立刻更换了避光药盒,并在药盒上贴满大字标签。“这些娃比我亲孙女还细心!”刘大爷颤抖着手竖起大拇指。此外,团队联合村卫生室开展“过期药品回收”,三天内收集失效药品200余盒,统一无害化处理,避免随意丢弃造成土壤污染。

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放映起队员自制的微电影《三分钟黄金救援》。影片改编自真实案例:去年邻村一名儿童因花生米卡喉,因家长不会急救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当屏幕上打出“掌握急救技能,每个普通人都是生命的守门人”字幕时,不少村民悄悄抹泪。村委刘书记感慨:“这比发十本宣传册都管用!咱村明年要争创‘健康示范村’,你们可得常来!”

 短短七天,实践队发放急救手册400余份,培训村民200余人次,协助村医完善电子健康档案158份。临别时,孩子们追着“志愿者哥哥姐姐”要签名,队员们把听诊器挂在他们脖子上:“长大后也来当医生,守护咱螺蛭湖!”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这群年轻的医学生用专业与热忱,在黄河之畔的村庄播撒下守护生命的种子,静待健康之花绚烂绽放。

团队名称:豫北医学院赴郑州市经开区螺蛭湖村考察队

书院:羲和书院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