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青年三下乡|"医教融合,守护心身”实践队赴龙里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医教融合,守护心身”实践队以“医教协同赋能,守护大众心身”为使命,奔赴龙里县开启“三下乡”健康践行之旅,用专业学识与青春热忱,书写医学生服务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实践队伍的成员来自我校学生社团服务中心,主要由医学影像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组成。

一、走进龙里县人民医院开启医学探索新程

抵达医院后,实践队分成三支队伍。在放射科,队员们紧盯影像设备,看见一道道射线如何穿透身体,化作清晰胶片上的黑白密码,医师耐心讲解影像诊断的细微要点,从骨骼的形态异常到肺部纹理的微妙变化,队员们学习如何从无声图像中捕捉疾病信号;神经内科的诊室里,脑卒中患者的诊疗场景成为鲜活教材,医师剖析发病机制、溶栓时机把握,队员们沉浸式感受脑血管疾病救治的争分夺秒;慢病专病中心内,学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管理方案,让队员们深知慢性病防控对基层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 急救知识进社区,筑牢生命守护网

在龙里县水堤阁社区,实践队带着所学的医学知识与普及急救技能,踏入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土壤。实践队在社区活动场支起知识的“讲台”,将心肺复苏(CPR)拆解成清晰易懂的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支援、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一个动作要领,都伴随着生动讲解与标准示范,仿佛在编织一张细密的“生命急救网” 。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教学,被赋予趣味与实用并存的演绎——“剪刀、石头、布”的形象比喻,让成人与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定位技巧,变得直观好记,社区居民们围拢聆听,眼神里满是求知与重视。

讲解完毕,实践队开启“实操教学时间”,如同开启一场“生命技能接力”。居民们踊跃参与,在队员手把手指导下,将刚刚学到的急救动作反复练习。有的居民按压姿势不够标准,队员便半跪在地,重新调整其手掌位置、按压深度;有的对海姆立克法的发力点存疑,队员就亲身示范,感受腹部冲击的力度传递。这一幕幕互动场景,让冰冷的急救知识,化作温暖的“生命守护传承”。

实践队的青春身影穿梭社区,传递的不仅是CPR操作、海姆立克急救的技术要领,更是一种“人人可为生命守护者”的信念。当越来越多社区居民掌握“救命技能”,基层的生命安全防护网,便会愈发坚实。这是医学生以专业为舟,载着急救知识渡入社区的实践,科普力所能及医学知识。

三、舌尖安全无小事青春助力健康防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健康乡村建设的宏大叙事里,食品安全是守护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闸门”。龙里县冠山街道水堤阁小区的夏日午后,实践队带着对基层食品安全科普的责任,踏入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天地,成为传递“舌尖安全”知识的青春使者。

为了让科普效果好,实践队精心设计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实用手册》。这本手册不仅涵盖了现场讲解的全部核心内容,更进行了深度拓展与细化。在健康中国建设的版图中,基层食品安全是关乎全民健康的“基础防线”。青春力量注入社区食安守护,看似微小的科普行动,实则是在筑牢“健康中国”的根基。实践队用耐心讲解、实用手册,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融入社区的烟火日常。

四、让健康更到家架起民生服务桥

实践队同学携带问卷、驱蚊包、宣传折页等,迎着夏日的阳光抵达莲花村进行问卷调查,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围坐闲谈,把“健康调研”融入家常交流。当了解到夏季蚊虫叮咬困扰村民生活,甚至引发皮肤炎症时,实践队迅速整理蚊虫叮咬防治的医学知识,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向村民传授“物理驱蚊+药物防护”的实用技巧,例如建议家里可以种点薄荷、艾草,天然驱蚊,外出穿长袖、喷驱蚊水,避免蚊虫叮咬后感染等。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来到了莲花村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面对面座谈。围绕防溺水宣传、特色文旅发展和村民就业交流讨论,队员系统记录了“大喇叭+网格化”警示机制的运行成效,实地踏勘了“四季花海”景区的方式及瓶颈,为撰写好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奠定基础。

五、     健康宣讲入基层护航成长与民生

之后,实践队员们又开展以“成长守护”与“民生健康”的温暖宣讲,很快吸引了村里的孩童与家长。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绕在队员身边,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家长们也带着对“守护孩子健康”的关注,围坐聆听。实践队成员们,化身为“健康知识传递者”,针对乡村常见的健康隐患与成长需求,展开生动科普:讲解预防溺水知识时,结合本地河流、水塘分布,强调“不私自下河游泳,遇到危险及时呼救”;谈及儿童心理健康,用简单易懂的故事,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多倾听、多陪伴,让孩子心里的‘小烦恼’,变成‘大晴天’”;科普手足口病防治,从症状识别到日常预防,事无巨细,“勤洗手、常通风,疫苗接种别忘记” 。

六、  

为了让知识真正“走进”孩子与家长心里,实践队精心设计趣味互动环节。开展“溺水防范知识问答”小游戏,孩子们踊跃抢答,拿到印有健康标语的小奖品,脸上笑开了花;组织“家庭健康小剧场”,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模拟“遇到情绪问题如何沟通”,欢声笑语中,健康理念悄然传递。宣讲尾声,一场轻松的“健康接力小游戏”,让知识在欢乐中深化——孩子们奔跑传递印有健康知识点的接力棒,停下时要准确说出棒上的知识,家长们在一旁加油鼓劲,现场洋溢着温暖与活力。

从龙里县人民医院里的“临床求知”,到水堤阁社区的“急救科普”;从莲花村的“产业调研+健康守护”,到面向孩童与家庭的“成长健康宣讲”,实践队的“三下乡”之旅,是一场跨越校园与基层、联结知识与实践的青春远征。这一路,实践队以专业为笔,饱蘸着医教融合的墨水,在基层健康服务的画卷上,书写下一个个生动注脚,将医学知识从课堂理论,转化为守护生命的急救技能、保障食安的科普手册、护航成长的健康宣讲,让“健康中国”的宏大愿景,在基层的烟火日常里,落地成可触可感的温暖守护。虽然“三下乡”的旅程告一段落,但这份青春力量,将继续以专业为帆,以实践为桨,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辽阔海洋里,乘风破浪,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医教融合带来的健康福祉,让青春的光芒永远照亮“守护心身、服务社会”的医者征途。

贵州医科大学“医教融合,守护心身” 三下乡实践队供稿

成员:肖恒洋 何荣钦 王璐 谭晶 魏约 邓力夫 张晋鹏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