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如同为乡村振兴事业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波堤”,确保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让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一、监测预警,“精准画像”识风险
防止返贫,关键在“早”,核心在“准”。面对众多脱贫家庭,如何及时发现可能致贫返贫的风险点?这就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精准画像”。就像为每个家庭建立一份“健康体检表”,实时跟踪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实现从“被动帮扶”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二、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消隐患
监测是手段,帮扶才是目的。对识别出的监测对象,必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型、发展需求等开展“靶向治疗”。有的需要产业帮扶,通过小额信贷、技术培训等激发内生动力;有的需要就业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有的需要综合保障,落实医疗救助、临时补助等政策;还有的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帮扶合力。这种“一户一策”的精准滴灌,旨在从根本上消除返贫风险隐患,变“输血”为“造血”,帮助监测对象稳定增收、站稳脚跟。
三、长效稳固,“动态清零”促振兴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持续跟踪监测对象的动态变化,对风险已消除的实行“动态清零”,对新发生的风险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实现闭环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有效衔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稳定就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长远之策,从根本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防返贫、守底线、促振兴。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脚步越走越稳,日子越过越红火!(宜黄县二都镇人民政府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