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院子里杂物乱堆,现在党员带头搞整治,邻里们一起出力,院坝干净得能反光!” 近日,和盛镇渡桥村 9 组村民吴大爷指着焕然一新的院落,难掩笑意。今年以来,渡桥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 “三邻文化浸润、环境微创投、亲邻空间营造” 三大项目联动发力,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三邻文化铸魂 激活自治 “源动力”

“请张医生帮我看看降压药怎么吃”“这按摩手法太实用了”,在渡桥村亲邻茶铺里,一场 “情暖退役军人” 活动热闹开展。免费义诊、义剪服务刚结束,中医养生讲座又开讲,老兵们围坐一堂交流心得,现场还响起了世运知识问答的互动声。这是该村 “三邻文化” 浸润项目的生动实践。

渡桥村党总支以 “亲邻、暖邻、助邻” 文化为纽带,组建 “党员先锋队 + 社区带头人 + 志愿者” 队伍,聚焦 “一老一小” 及特殊群体精准发力。今年已开展邻里节、健康讲堂等交流活动6 场,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慰问等服务 3 场,惠及群众 200 余人次。
“以前住对门都不说话,现在党员带头组织活动,邻里亲得像一家人。” 刚加入互助队的村民王大姐说。党建引领下的文化浸润,正让 “陌邻” 变 “亲邻”,为自治筑牢情感根基。
微创投破题 绘好环境 “新画卷”
“生态广场的健身器材该定期检修”“王家院子的围墙可以种点爬藤花”,在渡桥村茶馆的议事会上,居民代表化身 “规划师”,为环境优化项目出谋划策。村党总支推出 “共建和美渡桥院落连片焕新” 公益微创投项目,将治理主动权交给群众,让 “要我改” 变为 “我要改”。
项目以党组织为核心设立 “环境治理母项目组”,在由辖区内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带头认领微项目,4 组党员黄大哥牵头生态健身广场维护,组建 “爱园护园志愿队” 实行分片管护;推行 “党员认养 + 居民监督” 模式;网格员联合村民对王家院子、吴家院子进行改造,清理杂物 ,打造 “邻里花园” 等特色节点。如今走进渡桥村,健身广场器材锃亮,沿河绿道草木葱茏,老旧院落焕新出彩。“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 参与改造的村民吴大妈笑着说。这种 “党建搭台、群众唱戏” 的微创投模式,

让环境治理从 “政府独奏” 变成 “全民合唱”。

空间共筑搭台 打通治理 “最后一米”
“李川路的柴垛堆放有安全隐患,得赶紧清理!” 在渡桥村 “温小渡” 议事点,共建者队伍成员正激烈讨论。今年,村党总支启动 “温小渡亲邻共筑空间营造” 项目,将闲置角落打造成治理 “前沿阵地”。
通过 “3 场培训 + 多场协商” 的方式,村党总支培育出 25 人的社区共建者队伍,党员占比达 40%。利用村内 “金边银角” 打造亲邻茶铺、李川路议事点 2 处固定议事空间,配套建立 “积分兑换” 激励机制。截至目前,已开展 “环境整治”“安全维护”“议事场所打造” 等主题协商活动 6 场,成功解决道路安全隐患、健身器材更新、环境提升规划 3 类民生问题。在李川路 “颜值提升” 行动中,共建者队伍带领 20 余名志愿者清理路面 1.5 公里,发放倡议书 50 余份,让 “环境整治 + 安全提升” 落到实处。
“以前反映问题找不到门路,现在议事点就在家门口,党员和干部跟我们一起想办法。” 村民张大爷的话道出了心声。党建引领下的议事空间,正成为收集民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 “民心驿站”。
“基层治理好不好,关键看党建引领强不强。” 渡桥村党总支书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三大项目成果,把 “党建 + 三邻文化 + 自治实践” 的治理模式做细做实,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