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搭建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10月23日至24日,资溪县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在第一小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县各小学的10位优秀教师齐聚一堂,以生动的课堂演绎、巧妙的教学设计,展现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智慧。

课堂竞彩:每一堂课都是教育的诗意表达
本次竞赛涵盖一至六年级多个经典课例,从低年级的《我爱我们的祖国》到高年级的《桥》,从充满童趣的《秋天的雨》到承载文化底蕴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参赛教师们立足学情,紧扣新课标要求,将语文要素与人文内涵有机融合。
《在牛肚子里旅行》(范梦宁 第三小学):范老师以童话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梳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历”。通过合作读、配音读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了解“牛的四个胃如何工作”,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理解科学知识,感受青头与红头的友谊,课堂充满童真与思辨。

《女娲补天》(林文凯 实验学校):林老师从“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切入,结合图片展示“天塌地陷”的场景,让学生想象灾难的可怕。随后通过“找动词、品壮举”,引导学生体会女娲“炼石补天”的艰辛与伟大,最后引导学生做神话故事的传播者,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王戎不取道旁李》(李胜 嵩市中心小学):这节文言文课上,李老师用“猜字谜”引出“戎”字,再结合视频梳理故事情节。学生们通过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以及角色扮演——“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不仅读懂了古文含义,更学会了“遇事多思考”的道理,传统文化与思维训练巧妙结合。

《黄山奇石》(叶柳棋 实验学校):叶老师通过地图,让孩子们找到“黄山风景区”,再用“黄山风景图”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奇石”的奇特。课堂上,孩子们通过“看图猜石名”“模仿奇石样子”等活动,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的形象之美,低年级课堂活力满满。

《精卫填海》(周慧娴 高田中心小学):周老师以《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导入,再引导学生对比“炎帝之女”与“精卫鸟”的形象变化,通过“读诗句—理解文意—讲故事—角色扮演—悟精神”,让四年级学生读懂了神话中“坚持不懈”的精神,课堂氛围庄重而深刻。

《我爱我们的祖国》(张嫣枝 泰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暖意融融,张老师用“国旗、天安门”的图片唤起学生的亲切感,通过唱国歌、升国旗、看图片等活动,让一年级小朋友在直观体验中感受“祖国真大、真美”,课堂里满是稚嫩却真诚的爱国表达。

《秋天的雨》(杨锦诗 第一小学):杨老师以“秋雨是什么样的”为引子,带领学生品味文中“五彩缤纷的颜料”“好闻的气味”等优美语句。通过配乐朗读、想象画面、分享“家乡的秋天”,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的天堂》(邓美珍 泰伯小学):邓老师通过欣赏榕树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通过“找榕树特点”“品鸟儿动态”,感受“大榕树的茂盛”与“鸟儿的自由”。课堂上,学生通过练写小练笔在语言实践中体会“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写法。

《桥》(丁小美 第一小学):丁老师以“洪水来袭”的紧张情境切入,配乐诵读,聚焦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划关键词、析人物形象”,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课堂最后,学生讨论“‘桥’象征着什么”,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情感体验深刻。

《富饶的西沙群岛》(高婕 乌石镇中心小学):高老师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再用“探险家”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南海的热爱。

专业评审:以评促教,聚焦课堂本质
竞赛邀请饶爱玲、占蜜静、尧舞娟三位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担任评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素养落实”等维度进行客观评分,最终评选出一、二等奖。

赛后,评委组进行集中点评,肯定了参赛教师在“学情把握、活动设计、学科素养渗透”等方面的亮点,也提出了“加强课堂生成引导”“深化文本解读”等建议。最后,县小学语文教研员胡桦槟总结讲话,强调优质课竞赛是教师成长的“练兵场”,资深教师要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丰富的课堂智慧,为年轻老师做示范、指方向,在研磨中提炼教学规律;年轻老师要葆有锐气与活力,主动学习、大胆实践,在吸收经验中创新方法,让课堂既扎根传统又焕发新意,师徒共进,让语文教学更有温度与深度。

深耕不辍:以赛促研,共绘教育新篇
此次优质课竞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教研智慧的碰撞。资溪县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持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改革,鼓励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让教育的种子在深耕细研中绽放更绚丽的花。 (熊幼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