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村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南部,距主城区23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440户1673人,全村耕地面积3800余亩,以香稻种植、家禽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现有脱贫农户34户94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0人。自2018年安陆市烟草专卖局结对帮扶以来,该局充分依托行业优势,在防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中统筹谋划、主动作为,“知音”促“知行”,同行同心助推八里村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发展,注入组织动能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该局紧紧抓住党建引领“牛鼻子”,聚焦“两个作用”发挥,将该局“星涢”党建品牌向驻村延伸,打造80余平米的党建活动室。驻村工作队丰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屋场院子会等活动内容,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党史知识等学习教育,提高驻村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推进村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升村级党支部堡垒战斗力。将防返贫监测、“边缘户”帮扶、环境卫生整治、秸秆禁烧、矛盾纠纷化解等纳入村“两委”和年轻党员工作质量考核,促使党员在乡村振兴和村级建设中主动亮身份、亮业绩、作承诺、群众评,让党员在亮身份中自动找位、主动作为,激发党员进一步知责明责担责,释放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带领群众共致富的行动自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势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
注入产业活力,振兴村级经济
按照“三变”改革产业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帮扶体系。成立“兴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亩创办艾蒿扶贫产业基地、光伏发电基地,解决13名脱贫群众到基地就业。扩展秸秆回收再利用,注册公司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秸秆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和帮助种田农户每亩实现增入300余元。利用闲置山场、林场、水场资源,帮助16户脱贫农户办理小额信贷120万元扶持家庭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人人能致富”的产业帮扶格局,实现脱贫农户年增收2800余元。抓住具有行业特色乡村振兴建设机遇,争取项目资金66万元建设210平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和1500余平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在驻地乡镇首家打造阅览室、活动室、乡贤会客室、网络室、文体室于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畅通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交流。投资20万元建设机械化育秧基地,帮助村民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向机械化水稻种植转变,解决劳动力不足、水稻秧苗质量差的现状,提升民户种植积极性,为村集体可年增收3万余元。
做实民生文章,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工作目标,驻村工作队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在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事务上推动落实。争取项目资金150余万元扩宽、硬化、刷黑村级主道2000余米,将道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彻底解决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黑夜一脚坑”的出行难问题。以“院美、室美、人美、厕厨美、村庄美”为标准,围绕环境卫生整治,争取帮扶资金30余万元硬化机耕道路2000余米、修复灌溉沟渠800余米,栽植红叶石楠、桂花树木等绿化树木300余棵,投资5万元实施“户改厕”65户、建设三格化粪池9个、公厕3座、添置垃圾桶60个。全村实现“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管理资源化、粪污处理生态化、农作物秸秆利用化”的建设格局。“农户清扫、村组收集、镇级转运”三级保洁联动机制全面建成,村民爱洁、护洁、保洁的文明卫生习惯逐渐养成。现如今,走进八里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村通组公路宽阔整洁,幢幢房舍鳞次栉比,村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好一幅“干净、整洁、漂亮、宜居”的乡村宜居优美画卷,驻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改善乡风文明,厚植民风家风
驻村工作队在提升文明乡风上持续用力,鼓励群众自主参与红色文化、先进文化、孝贤文化等传颂活动。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乡风建设目标,挖掘传统家规族谱内容编入村规民约24条。从生活的小节培养村民勤勉、节俭、正直的品格,融入法治要素,普及法律知识,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大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治铺张浪费,规范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八里文明村风。每季度多形式举办“五好家庭”“十佳文明农户”“农村好婆媳”评选活动,树立示范典型各10户,兑现爱心超市积分,推进农村社会有效治理自治体系建设机制全面落地。营造向好向上、向善向美、移风易俗、孝老敬老、扶贫济困浓厚氛围。以文明家风促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下一步,该局将紧扣推进具有行业特色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以“五大振兴”为着力点,继续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实效,做实产业发展文章,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同行同心奋力谱写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画卷。(宋晓东)